省域不同地區或生產單元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其農機化生產的效率表現出全局分異、局部聚集的特征。依據多個區域農業機械化效率的差異,對其進行合理的區劃,有利于明確不同地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目前,農業區劃方面的研究包括水文、生態、自然災害、地形、農業機械化、種植業、牧業、漁業區劃,以及綜合農業區劃等。分析已有的文獻發現: 目前,針對新疆的農業區劃,已有綜合自然區劃、綜合農業區劃、農業氣候與資源區劃、農業地貌區劃及種植業區劃等方面的成果; 但針對新疆各地州農業機械化效率的差異方面,尚無發現有關文獻。區劃與地理位置的相鄰性特征不強,傳統劃分方式和本文區劃結果相差較大。例如: 第 1 組南北緯度跨度較大,即有傳統劃分上北疆地區,也有南疆地區; 第 3 組地區分布于新疆東部哈密到西部喀什; 第4組也說明此種情況,打破了傳統南北疆、東疆等區劃的局限性。新的地域分組特征明顯,組內差異小,組間差異大。從最近幾年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來分析,每組都有較強的特征。例如,第 1 組中各地區屬于農業生產發展較快的地區,有較好的土地資源優勢; 而各組之間在農業生產投入、農業生產資源、社會經濟水平方面差異較大。獲取的分組結果是從技術和綜合等緯度進行分析的結果。研究結果基于聚類 14 個地區的影響農業機械化效率影響因素指標值、評估 k 值和結合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分析得到,有較大的可信度。以新疆各地區農業機械化效率投入指標作為影響農業機械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以 2014 年新疆各地區指標值作為源數據,應用K-means 聚類對 14 地區進行聚類,并應用基于技術和綜合的方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 k = 4 時,組間農業機械化效率差異大,組內差異小,所分的組能夠反映新疆各地區農業機械化效率實際情況。和傳統的地區分組方法相比,本研究主要聚焦于區域農業機械化效率的區劃,更具有針對性,且強調了影響農業機械化效率的因素對農業機械化效率的重要性。通過合理的分組,把相似性較高的地區放在第 1 組,提高組內相似性。